黃生: 4596/微信 代經(jīng)理: 3533/微信 任先生: 8806/微信 廈門圣企機電設備有限公司 固話: QQ: QQ: QQ:60
淘寶店鋪:http:///
民間稱李林甫"口有蜜,腹有劍".形容嘴甜心毒,奸詐陰險,稱"口蜜腹劍".
88、春風得意A06B-6141-H037#H580供A06B-6141-H037#H580供A06B-6141-H037#H580供
唐代大詩人孟郊,生前留下了許多首流傳千古的佳篇,但是他的一生卻十分坎坷.孟郊年輕時在河南傲(ào)山隱居.孤僻,、耿直的他很少與人合得來,但與大文學家韓愈卻一見如故.韓愈很推崇孟郊的詩文,盡力扶持他,望他能考取功名,走上仕途.但是孟郊的運氣總是很背,屢試不中,一向處于貧困之中.
孟郊四十一歲那年,曾兩度前往京城考進士,但都名落孫山.最后在第三次應考時,他考中了進士.為了表達自己的愉快情緒,他高興地作了一首《登科后》:"昔日齷(wò)齪(chuò)不足夸,今朝放蕩思無涯.春風得意馬蹄疾,一日看盡長安花."
"春風得意"這則成語的原意是指在春風輕拂中洋洋自得,后用來比喻到達目的后那種得意洋洋的心態(tài).
89,、磨杵(chǔ)成針
傳說李白小時不愛學習,很貪玩.一天,他逃學到小溪邊,望見一位老婆婆手里拿著根鐵杵(鐵棍),在一塊大石頭上磨.李白問:"你磨鐵杵干什么?"老婆婆回答:"我給女兒磨一根繡花針."李白又問:"這么粗的鐵杵,什么時候才能磨成繡花針呢?"老婆婆說:"只要功夫深,鐵桿磨成針."李白聽后很有感觸,回家刻苦用功,最后成為唐代大詩人.
成語"磨杵成針",比喻只要有恒心,再難的事也能做成.
90,、拋磚引玉
唐朝有兩個詩人,一個叫常建,一個叫趙嘏(gǔ).趙嘏的詩寫得好,常建從心里羨慕,總想得到趙嘏的詩句.
有一次趙嘏到了蘇州,常建得知趙嘏要去靈巖寺游覽,就先到那里,故意在一塊顯眼的墻壁上揮筆題詩,并且只寫了開頭兩句.不久,趙嘏來到了靈巖寺.他看到墻上那首不完整的詩,覺得十分惋惜,便借來筆硯,補上了結(jié)尾兩句.
因為趙嘏續(xù)寫的詩句比常建寫得好,所以人們把常建的這種做法叫"拋磚引玉".這成語常常用來表示謙虛,比喻自己發(fā)表粗淺的意見或文章以便引出別人更好的見解和作品.
唐朝的詩人李賀,七歲就開始寫詩做文章,才華橫溢.成年后,他一心期望朝廷能重用他,但是,他在-上從來沒有得志過,只好把這苦悶的情緒傾注在詩歌的創(chuàng)作上.他每次外出,都讓書童背一個袋子,只要一有靈感,想出幾句好詩,他就立刻記下來,回家后再重新整理,、提煉.母親總是心疼地說:"我的兒子已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放在寫詩上了,真是要把心嘔出來才罷休阿!"
李賀在他短暫的二十六年生涯中,留下了240余首詩歌,這是他用畢生的心血凝結(jié)而成的.唐代文學家韓愈,曾寫過這樣兩句詩:"刳(kū)肝以為紙,瀝血以書辭."即是說挖出心肝來當紙,滴出血來寫文章.
之后人們常用"嘔心瀝血"比喻極度勞心苦思.
淘寶店鋪:http:///
88、春風得意A06B-6141-H037#H580供A06B-6141-H037#H580供A06B-6141-H037#H580供

唐代大詩人孟郊,生前留下了許多首流傳千古的佳篇,但是他的一生卻十分坎坷.孟郊年輕時在河南傲(ào)山隱居.孤僻,、耿直的他很少與人合得來,但與大文學家韓愈卻一見如故.韓愈很推崇孟郊的詩文,盡力扶持他,望他能考取功名,走上仕途.但是孟郊的運氣總是很背,屢試不中,一向處于貧困之中.
孟郊四十一歲那年,曾兩度前往京城考進士,但都名落孫山.最后在第三次應考時,他考中了進士.為了表達自己的愉快情緒,他高興地作了一首《登科后》:"昔日齷(wò)齪(chuò)不足夸,今朝放蕩思無涯.春風得意馬蹄疾,一日看盡長安花."
"春風得意"這則成語的原意是指在春風輕拂中洋洋自得,后用來比喻到達目的后那種得意洋洋的心態(tài).
89,、磨杵(chǔ)成針
傳說李白小時不愛學習,很貪玩.一天,他逃學到小溪邊,望見一位老婆婆手里拿著根鐵杵(鐵棍),在一塊大石頭上磨.李白問:"你磨鐵杵干什么?"老婆婆回答:"我給女兒磨一根繡花針."李白又問:"這么粗的鐵杵,什么時候才能磨成繡花針呢?"老婆婆說:"只要功夫深,鐵桿磨成針."李白聽后很有感觸,回家刻苦用功,最后成為唐代大詩人.
成語"磨杵成針",比喻只要有恒心,再難的事也能做成.
90,、拋磚引玉
唐朝有兩個詩人,一個叫常建,一個叫趙嘏(gǔ).趙嘏的詩寫得好,常建從心里羨慕,總想得到趙嘏的詩句.
有一次趙嘏到了蘇州,常建得知趙嘏要去靈巖寺游覽,就先到那里,故意在一塊顯眼的墻壁上揮筆題詩,并且只寫了開頭兩句.不久,趙嘏來到了靈巖寺.他看到墻上那首不完整的詩,覺得十分惋惜,便借來筆硯,補上了結(jié)尾兩句.
因為趙嘏續(xù)寫的詩句比常建寫得好,所以人們把常建的這種做法叫"拋磚引玉".這成語常常用來表示謙虛,比喻自己發(fā)表粗淺的意見或文章以便引出別人更好的見解和作品.
唐朝的詩人李賀,七歲就開始寫詩做文章,才華橫溢.成年后,他一心期望朝廷能重用他,但是,他在-上從來沒有得志過,只好把這苦悶的情緒傾注在詩歌的創(chuàng)作上.他每次外出,都讓書童背一個袋子,只要一有靈感,想出幾句好詩,他就立刻記下來,回家后再重新整理,、提煉.母親總是心疼地說:"我的兒子已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放在寫詩上了,真是要把心嘔出來才罷休阿!"
李賀在他短暫的二十六年生涯中,留下了240余首詩歌,這是他用畢生的心血凝結(jié)而成的.唐代文學家韓愈,曾寫過這樣兩句詩:"刳(kū)肝以為紙,瀝血以書辭."即是說挖出心肝來當紙,滴出血來寫文章.
之后人們常用"嘔心瀝血"比喻極度勞心苦思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