落款,,是書法創(chuàng)作一個要點。
凡是寫書法或者愛好畫畫的人,,都習(xí)慣在完筆之后在后面加上落款以作標(biāo)記或是紀(jì)念,。
但很多朋友在章法和準(zhǔn)確性方面容易出現(xiàn)紕漏,,尤其表現(xiàn)在落款內(nèi)容硬傷頗多。
如用月份記時法,,其中就講究很多,,特別是有許許多多的別稱需要弄清楚。
所以今天不妨來說說一年十二個月的常見落款雅稱,,非常實用,!
一月
孟春、寅月,、陬月,、太簇、初春,、新春,、端月、歲始,、肇春,、初陽。
吳自牧在《夢梁錄-正月》中說,,“正月朔日,,謂之元旦,俗呼為新年,?!?br/>
正月又稱端月,,那是秦朝為避始皇之忌諱,,“正”與嬴政的“政”諧音,故而把正月改為端月,。
《后漢書-馮衍傳》中說:“開歲發(fā)春兮,,百卉含英?!边@里的“開歲”也是指農(nóng)歷一月,。
二 月
仲春、卯月,、如月,、夾鐘、花月,、杏月,、春半、花朝,、殷春,、春中,。
“春色滿園關(guān)不住,一枝紅杏出墻來,?!彼稳巳~紹翁詩句中的紅杏,花開二月故稱杏月,。
又因二月為春季之中,,所以又叫仲春。
《爾雅-釋天》說:“二月為如,?!?br/>
又據(jù)郝懿行義疏云:如者,隨從之義,,萬物相隨而出,,如如然也。陰歷二月因而又稱如月,。
三月
季春,、辰月、病月,、姑洗,、桃月、暮春,、桐月,、晚春、春杪,、余春,。
春夏秋冬四季,三個月為一季,,春季中排行老三,,因此把三月叫做季月。
“桃花盡日隨流水,,洞在清溪何處邊”,。暮春季節(jié),落英繽紛,,好似溪水流霞,,于是三月的別稱又為桃月。
四月
孟夏,、巳月,、余月、中呂、初夏,、麥月,、槐月、夏首,、新夏,、梅月。
農(nóng)歷四月為麥子成熟的時候,,《禮記-月令》說:“ 孟夏之月麥秋至,。”
蔡邕在《月令章句》解釋為:“百谷各以其初生為春,,熟為秋,,故麥以孟夏為秋?!彼脑卤惴Q麥月,。
從季節(jié)氣候而言,四月為梅雨季,,時值梅子黃熟,,陰雨時間較長,所以把四月叫作梅月,。
五月
仲夏,、午月、皋月,、蕤賓,、蒲月、榴月,、星月,、盛夏、夏半,、芒種,。
農(nóng)歷五月最常用的別稱為仲夏,,它排行夏季之中,。
本月五日為端午節(jié),舊時農(nóng)家用菖蒲葉與艾葉等扎懸于門首,,用以驅(qū)邪,,因稱五月為蒲月。
《爾雅-釋天》說:“五月為皋,?!惫饰逶掠址Q為皋月。
六月
季夏,、未月,、且月,、林鐘、荷月,、晚夏,、暮夏、荔月,、晚夏,、杪夏。
出污泥而不染的蓮篷,,在暑月為人們帶來陣陣涼意,,故把六月稱為荷月。
在《易-系辭上》說,,“日月運行,,一寒一暑?!庇钟辛陆凶鍪钤轮f,。
七月
孟秋、申月,、相月,、夷則、瓜月,、初秋,、桐秋、桐月,、蘭月,、肇秋。
秋季的頭一個月謂新秋,。
古時,,瓜果成熟也在秋天,“米谷豆子,,秋收冬藏”,,把七月叫做瓜月。
有一種蘭花在初秋開放,,故又把七月稱為蘭秋和秋月,。
八月
仲秋、酉月,、壯月,、南呂、桂秋、桂月,、清秋,、拓月、秋半,、中律,。
秋季的八月居中,謂之仲秋,。
郝懿行義疏解釋說,,“壯者,大也,。八月陰大盛,,《易》之大壯,言陽大盛也,?!惫史Q八月為壯月。
鄉(xiāng)間山歌里唱道:“八月里來桂花香”,,民間又把八月稱為桂月,。
九月
季秋、戍月,、玄月,、無射、菊月,、暮秋,、涼秋、杪商,、秋末,、殘秋。
“青女素娥俱耐冷,,月中霜里斗嬋娟,。”李商隱把主霜雪的女神青女綽約仙姿描寫得美妙絕倫,,其攝入魂魄的精髓便是經(jīng)得起嚴(yán)寒考驗的特性,。
而把九月稱為朽月,雖無處考證,,或許是因有的草木入冬后衰老,、枯落之故,。
十月
孟冬,、亥月、陽月、應(yīng)鐘,、初冬,、早冬、首冬,、始冬,、開冬、新冬,。
《后漢書-馬融傳》說:“至于陽月,,陰慝害作,百草畢落,?!编l(xiāng)間開冬之后,舊時娶親嫁女等操辦喜事便選在入冬,,此時收成已畢,,正值農(nóng)閑,良辰美景多可入選,。
十一月
仲冬,、子月、辜月,、黃鐘,、霜月、寒月,、葭月,、正冬、暢月,。
《禮記-月令》:“ 仲冬之月命之曰暢月,。”鄭玄的注解為“暢,,猶充也,。”因此農(nóng)歷十一月的別稱為暢月,。
冬季之中,,按序列也把十一月叫作仲冬。
十二月
季冬,、丑月,、涂月、大呂,、臘月,、暮冬,、梅月、暮歲,、歲杪,。
杜甫《臘日》詩云:“臘日常年暖尚遙,今年臘日凍全消,?!钡搅饲爻瘯r將十二月定為臘月,以后沿襲之,。
自古以來,,農(nóng)歷十二月為冰天雪地的代名詞,故又稱之為冰月,、嚴(yán)月,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