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內(nèi)容不適,、文意不宜
創(chuàng)作時不注意選書切合主題的詩文。例如,,參加國慶節(jié)的書展,,寫的是 杜甫的《春望)詩:“國破山河在.城春草木深……”又 如,參加紀念紅軍長征勝利的書展,,寫的是王維的《竹里館》詩:“獨坐幽篁里,,彈琴復長嘯……”這顯然不合時宜,文不對題,。還有在寫完詩詞正文后,,行款時采 用“頓首”一詞,這是并末真懂“頓首”含義所致,。再有,,行款時“節(jié)錄”、“節(jié)選”,、“節(jié)抄”與“某某某書”前后并用,,亦顯得重復。又有,,在寫完正文后,,落 窮款,署名時卻有“并記”,、“并識”字樣,,沒有任何說明、注釋文字,,“記”啥“識”甚?另外,,許多作品并無磅礴氣勢,未見墨色淋漓,,卻強說“一揮”,、“揮 汗”,也有矯情和失實之感,。
2形式主義
作品要張掛起來供人審視,,形式確實很重要,,但采用何種形式,必須合情入理,,犯形式主義毛病的作品大致有如下幾種:
(1)小字大篇幅,。密密麻麻的小字貫穿整張六尺、八尺宣紙,,讀一行都非常困難,,何況全篇。
(2)大字小篇幅,。寥寥數(shù)字,,疾行于短程的紙面上,兀立在狹小的尺牘間,,極不協(xié)調,。
(3)狂草分段寫??癫菀皇自?,一段文,卻切分為多塊小紙組合成幅,,無異于自斷氣息,,自設障礙。
(4)多色拼貼,。將幾種色宣拼成一紙,,然后書寫,或在不同色宣上各書一紙,,合為一幅,。制作感太強。
(5)多體雜寫,。一件作品兼有多種書體,,表現(xiàn)欲昭然,往往不諧和而顯雜亂,。
(6)盲目鈴印,。有的寫巨幅字,無大印章,,用小印章疊加排列成大印形狀或裝飾條塊,,有的寫長卷,冊頁或小幅字,,字里行間到處蓋章,,均無道理。
(7)不恰當?shù)淖雠f打蠟,。用國畫顏料,,洗筆水,、茶水、鞏水,、鹽水之類將新紙染舊以求古色;也有在紙上打蠟使墨道粗澀斑駁以求“金石氣”,,還有先用排刷畫出竹木簡形狀的色道再寫簡書,在紙下墊帶有紋路肌理的木板,、紙板,、泡沫塑料板以求墨道飛白…如若不適,弄巧反而成拙,。
3文字錯誤
這表現(xiàn)在四個方面:
(1)草法不當。不諳草法,,想當然減省點畫,,任筆涂抹,不可識讀,。
(2)繁簡并用,。一件作品兼用繁體、簡體字,,記得起就繁,,記不起就簡,毫無規(guī)范意識,。
(3)寫錯字別字,。有的是繁體字,異體字和多義字的誤用,,如茶“幾”寫成幾何之“幾”;“皇后”寫成前后之“後”;攪“和”寫成和平之“龢”;意我之 “余”寫成多余之“餘”;千萬“里”寫成里外之“裏”;說話之“云”寫成云霧之“雲(yún)”;書“卷”寫成卷動之“捲”;頭“發(fā)”寫成發(fā)展之“發(fā)”;不相“干” 寫成干部之“幹”……有的是錯寫繁體字,,“闊”字門里門外都有“水”;“憂”字體內(nèi)體外皆有“心”……有的是畫蛇添足, “華”,、“神”一類以長豎結尾的字和“?!保半y”一類草體字習慣性地多加一點,。
(4)落字缺句,。
4擺字抄書
大致有四種情況。
(1)依賴格子寫字,,或畫格,,或疊格,離開格子就難以成行謀篇,。長此下去,,削弱了大局觀和應變力,抑制了靈性和才情,。
(2)查字拼湊,,從大字典或不同碑帖中查找所需的范字,,湊成一篇,寫就一文,,紙上各行其是,,形離神散。
(3)拘泥于一畫一字,,一筆一筆地湊,,一字一字地擺,點畫間少關聯(lián),,字與宇無呼應,,氣息不通。
(4)打破書寫順序,,不按傳統(tǒng)書寫方法自上而下,、自右至左順序書寫,而是在打好格子的紙上用鉛筆寫好字樣,,從上部開始,,一格一格地充填,整體下移;或事先疊好格子,,從左到右橫寫,,自上而下行復一行…… 如此書寫,看不到字間的前后呼應,,書卷氣蕩然無存,,墨色變化也毫無道理。
5濫用工具
最多見的有四種錯誤類型:
(1)小筆寫大字,,或點畫細弱,,線條綿軟;或鼓弩為力、拋筋露骨,。
(2)生宣寫正書,,點線過于滲洇,時有墨豬,,滿紙疙瘩,。
(3)熟紙寫大草,線條飄浮,,墨色焦燥,。
(4)墨中加水多,水多必滲洇,,滲洇行筆必快,,快則草率,結字不成形,,點畫不精到,,且墨淡傷神,。
?
?